lingang0506 发表于 2014-6-4 11:56:14

我也想当和尚有门路一起吧,我女朋友因为她得了bb都不嫁我,非要等好了再说,她要不好我就去当和尚,咱两正好一起

天涯何处是我家 发表于 2014-6-4 15:12:03

佚名居士 发表于 2014-6-3 20:33
谢谢

努力吧!

欣欣然的小珂 发表于 2014-6-4 18:52:31

佚名居士 发表于 2014-6-3 20:33
希望这个词总是觉得是一种安慰。是一定会好的

哈哈,自己要有信心

往事不要再提 发表于 2014-6-4 19:26:21

:victory:

佚名居士 发表于 2014-6-6 20:01:50

往事不要再提 发表于 2014-6-4 19:26


{:1_1:}

佚名居士 发表于 2014-6-6 20:07:30

lingang0506 发表于 2014-6-4 11:56
我也想当和尚有门路一起吧,我女朋友因为她得了bb都不嫁我,非要等好了再说,她要不好我就去当和尚,咱两正 ...

出家不是逃避,建议你可以看看《正信的佛教》《佛学入门》等佛学入门的书

lingang0506 发表于 2014-6-7 14:07:19

佚名居士 发表于 2014-6-6 20:07
出家不是逃避,建议你可以看看《正信的佛教》《佛学入门》等佛学入门的书

其实佛学什么的都是虚的,真正出家的有几人不逃避现实的,只不过从逃避到看透罢了!

佚名居士 发表于 2014-6-7 22:41:16

lingang0506 发表于 2014-6-7 14:07
其实佛学什么的都是虚的,真正出家的有几人不逃避现实的,只不过从逃避到看透罢了!
    这个不好说,我家属于有佛教信仰传统的家庭,在我看来佛教是一种唯物思想的体现。简单的说佛教的心和哲学上的心是不一样的。佛教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心和尘,意识和物质是一体的。它是积极的,有一句话不是说吗?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
    再回到之前说心的问题 ,就十二缘起中无明支解之,无明为一切烦恼之根本。阿含经谓,无明乃对于佛教真理(四谛)之错误认知,即无智;且其与渴爱具有表里之关系。说一切有部以‘三世两重’之因果来解说十二缘起,谓其中之无明系指过去烦恼位之五蕴,由于该位诸烦恼中,以无明之作用最强,故总称宿世烦恼为无明。唯识宗则以‘二世一重’之因果加以解释,谓无明与行能牵引识等五果之种子,故为‘能引支’;其中,与第六意识相应之‘痴’,能起善恶之业,称为无明。
   我执,又名我见,可以说是无明的同义语,一般以内容分类,为人我执、法我执;以缘起分类,名分别我执、俱生我执。
   1人我执:一切凡夫,不知人身为五蕴假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我体,一切烦恼障由此而生,便有贪嗔痴等诸惑,发业润生而缠缚有情于三界六道之中,障涅盘盘盘寂静之理,搅扰有情之身心。如《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2法我执:一切凡夫,不了诸法空性,不明五蕴等法由因缘而生,如幻如化,固执法有实性,一切所知障由此而生。《起信论》云:“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唯识论》云:“由执我法,二障俱生。”
3分别我执:为后天我执,依自己分别力或邪师所教而生者。菩萨于通达位,正发根本无分别智时断之。
4俱生我执:为先天随生具有之我执,为吾人过去世之业习。菩萨于修道位,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渐断之。
此我执者,任何世彰漏之智不能伏灭,唯三乘无漏圣道的观智(指根本智及后得无漏智现行时)才能伏灭,就是把人我执返于“人空智”,法我执返于“法空智”。伏灭人我执,二乘在见道位以上,顿悟菩萨在初地以上,渐悟菩萨在回心以后的生空无漏位;伏灭法我执,是菩萨初地以上的法空无漏位(见《唯识论讲话》)。二乘之人虽断人我执,证得人空,而不断断法我执,如《菩提心论》曰: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由此可见佛学本质上还是唯物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正的安全感只会源于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