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自然复色的依据及复色过程!
皮肤分表皮层和真皮层两层,表皮层又可分为五层,由外及由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多层角质细胞和角层脂质组成。角质层主要由5至10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当这些细胞脱落时,底下位于基底层的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
透明层:是角质层前期由2一3层扁平细胞组成,无胞核有强折光性故名透明层。具有防止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颗粒层:位于棘细胞层浅部,细胞厚度可达10层。由于它在正常表皮细胞和死亡角化细胞之间过渡,因此也称为过渡层。
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层细胞组成。也有分裂增生能力,但仅限于深层接近基底层的细胞。棘层深部细胞呈多边形,愈向浅层愈扁平,起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基底层:即基底细胞层是表皮的最低层。基底层是表皮中分裂增生能力最强的一层细胞,每天30%-5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分裂周期约为19天,产生的新细胞向上推移进入棘层,所以基底层也称为生发层。基底层增生的细胞向表皮层不断推移,逐渐分化为其他各层。在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中,基底层细胞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透过黑色素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防止紫外线过分渗入体内。具有分裂增生的功能,新细胞从基底层到达角质层需要14天,在角质层停留14天。
当角质层的黑色素受损减退或脱失时,正常皮肤肤色会有所变化,白斑的颜色呈浅灰白色,到透明层时白斑的颜色呈灰白色,到颗粒层时白斑的颜色呈浅白色,到棘层时白斑的颜色呈直白色,到基底层时白斑呈瓷白色(亮白色)。由此可见白斑由轻转重是有颜色色差区别的,黑色素及色素细胞的由轻转重的受损程度依次由外及里表现于皮肤各层次中从而表现于皮肤表面不同颜色色差。
白斑的恢复过程也就是皮肤各层由里及外逐层次的恢复过程。当基底层恢复到棘层时,白斑颜色由瓷白色(亮白色)转变为直白色从而显现于皮肤表面,……依次类推直至恢复正常肤色。受损的皮肤得到完全的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自此不再复发,这就是自然恢复正常肤色的过程。
按自然复色理论来治疗限制条件很苛刻,首先是治疗环境,在夏秋之季紫外线较强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大环境)必须在弱光的环境中(小环境)使其自然恢复正常肤色也就是白斑的颜色逐渐变浅变淡面积内缩变小至恢复正常肤色的恢复过程,恢复过程中白斑患处不发红不过敏不长黑点(色素岛),为何要这样做首先你要知道紫外线与皮肤及黑色素及色素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治疗白斑主要是以光敏药治疗或光敏药+照光(或日晒,晒太阳)相配合治疗,在治疗当中如何控制不长黑点(色素岛)是主要关键。
https://app.bbsls.net/public/emotion/face_076.png
页:
[1]